“今年中國汽車出口會超過歷史最好時期,而‘十二五’期間汽車出口也將有明顯增長,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產銷國的時候,走向海外的時機已經到來。”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曾如此表示。
受今年中國汽車市場進入調整期影響,自主品牌在國內市場的份額持續下滑,而海外市場卻贏得意外的收獲,今年前8個月,我國汽車出口達到了54.6萬輛,同比增長54%,遠高于同期國內汽車市場的增速。
而且,在汽車出口走出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之后,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的海外發展戰略也由最初的一般性貿易,發展到了海外生產階段。以奇瑞、江淮等為代表的一批先行者已經開始加速海外建廠,實現生產的本土化。
不過,雖然我國汽車出口正進入一個快速增長的新階段,但是仍處于初級階段,并且急需解決汽車出口的國際競爭國內化傾向。
走向海外時機到來
今年,我國汽車行業的海外出口開始逐步走出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陰影,恢復到了歷史最高水平。
我國汽車出口從2001年年底加入世貿以來的2萬輛起步,到2008年,汽車出口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的64萬輛,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,也結束了前幾年的高速增長,同比增幅僅為9.4%。
2009年,在我國以1300多萬輛的產銷規模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同時,受全球汽車需求低迷以及出口對象國提高政策門檻的影響,汽車出口大幅下滑,出口量僅為37萬輛,同比下降了45%。奇瑞、長城、吉利等都進入了海外市場開拓的最低谷。
而從今年前8個月的數據來看,我國汽車出口已經走出了金融危機的影響。前8個月的出口量達到了54.6萬輛,超過2008年的歷史最好水平已經沒有懸念。
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有關專家曾表示,中國汽車出口市場呈現較快增長的主要原因,一方面是由于國外經濟有所恢復,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國內車企努力的結果。
今年5月份,在吉利汽車股東大會之后,吉利汽車行政總裁桂生悅表示,由于全球經濟正逐步復蘇,公司2011年的汽車出口銷量可能達到4萬~5萬輛,高于2010年的20555輛。奇瑞汽車更是在今年年初表示,今年的海外出口量將超過歷史最高的13萬輛,而去年的出口量為9萬多輛。
董揚表示:“據測算,去年我國汽車出口僅占總產量的3%,這還遠遠不夠,出口占總產量的比例應該更高,‘十二五’末,這個數字要達到10%~15%才算正常。”
目前,我國汽車出口尚處于發展階段,未來具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。德國現在汽車出口量占整個產量的75%,日本是65%,韓國是50%,甚至連巴西都占20%以上。我們國家去年全部出口量58萬輛,僅占整個產量的3%左右。
力帆汽車董事長尹明善在成都舉行的全球汽車論壇上表示,中國的汽車出口只占全世界汽車貿易的2%,中國自己產的汽車,包括合資品牌,賣出去的只占5%。
進入海外生產階段
一位自主品牌車企的高層曾對記者表示,我國汽車行業走出去,隨著規模的不斷放大,一定會由之前單純的順應潮流、追求銷量,走上海外建廠的長遠規劃階段。
目前,我國車企的海外戰略,大部分還停留在一般性貿易階段。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副司長支陸遜在全球汽車論壇上表示,汽車出口大部分是通過單一貨物貿易方式出去,在海外設廠還很少。另外,境外營銷網絡大部分是依靠進口環節里的經銷商來做,還沒有我們自己的品牌。
不過,在出口規模到了一定階段之后,為了避免重關稅并滿足當地政府的本地化生產要求,我國汽車企業正在加速海外建廠的步伐,以規避貿易摩擦對汽車出口的負面影響。
巴西是我國汽車一大主要出口市場。日前,巴西政府要求在巴西市場銷售的汽車,其配件國產率必須達到65%以上;沒有達到國產化指標的進口汽車,應繳納的工業產品稅(IPI)平均稅率將提高。該措施將使巴西市場上的進口汽車價格上漲25%~28%。
奇瑞汽車巴西獨資工廠已經奠基開工,未來幾年內投資4億美元,建設年產汽車15萬輛的生產線。該工程將于2013年9月份建成投產。
另外,江淮汽車巴西代理經銷商SHC集團宣布,將投資5.1億美元在巴西建廠,生產經濟型汽車。
不過,目前,我國車企的海外工廠大部分還是以海外組裝為主,并沒有實現真正的海外本土化生產。
目前,奇瑞在海外有16個在建或者已經建成的CKD(全散件組裝)組裝工廠;長城汽車在俄羅斯、印尼等12個國家建立了KD組裝廠,到2015年,海外KD工廠數量將達到24家;吉利在俄羅斯、烏克蘭、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CKD組裝廠,未來還將建立更多的組裝廠。
業內人士認為,海外工廠也會逐漸由單純的CKD件組裝到真正的本土化生產,海外工廠也將由組裝車展發展到生產基地、銷售和品牌傳播的中心轉移。這種大的趨勢是不會改變的。
亟待解決國際競爭國內化
中國汽車行業的海外戰略已經啟動,未來也具備足夠的潛力。但是,要想真正實現規模化的突破,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,當前,最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國際競爭的國內化。
在海外戰略的發展過程中,發達國家技術壁壘比較嚴格是客觀存在的因素,也是無法回避的事實,這需要我們只能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。但是,目前階段,卻是中國企業自己影響了中國汽車行業的海外戰略。
支陸遜表示,目前中國汽車產業的出口主體太多,約500家汽車企業才出口58萬輛,并分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,這無疑嚴重影響了中國汽車產業海外市場的成色。
奇瑞汽車副總經理陸建輝在全球汽車論壇上說得更加直接,他表示,只要有一種產品在某一個國家賣得好,沒過幾個月都是中國制造的同樣產品,而且價格低得多。
這種無序的競爭嚴重地影響了中國汽車在海外市場的品牌形象,出口規范秩序,成為中國汽車發展海外戰略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。
支陸遜表示,要從兩個方面規范出口秩序,今明兩年會采取一些措施,適當調高一些企業出口資質的標準。2007年,通過將產業準入制度延伸到出口環節,汽車整車的出口主體由1500家,減少到了500家。
在提高現有出口資質條件的基礎上,更加強化企業境外營銷網絡的建設。如果有企業在境外出現了惡性競爭,會在下一年度取消他們的資質。
第二個方面,希望通過市場的力量,加快兼并重組的步伐,優化出口企業的主體。